「鹽」下乘涼
孫舒雯, 梅詩華
《「鹽」下乘涼》聲音介紹按此閱讀聲音介紹文字稿
擅於營造公共空間的設計師孫舒雯及梅詩華在鹽場旁濕地,合力創作了《「鹽」下乘涼》作品。鹽田梓的祖先艱辛開發鹽田,一代一代以海鹽結晶孕育鹽田梓的過去和未來。除了是工作地點外,鹽田更成為村民、家人和朋友的相聚地方。「前人種樹、後人乘涼」,《「鹽」下乘涼》藝術作品除了以鹽山表達人生跟造鹽一樣必須不斷經歷磨練外,更希望化身成訪客駐足乘涼的休憩空間,讓大家一同感受造鹽成果。
-
物料
不銹鋼、棉線和鹽水
孫舒雯, 梅詩華
孫舒雯
孫舒雯是一名空間設計師,同時也從事不同裝置藝術和展覽設計。她希望利用不同形式的設計去感染公眾,通過藝術與公眾互動。除了利用自己的作品改變空間質素和功能,她更希望能給予每個空間多一層故事和情感。生於這以影像主導的數碼社會,她渴望通過材料運用、空間設計令用家有更豐富的感官體驗,用藝術連結社會。
梅詩華
建築師梅詩華(Sarah)相信設計能夠發起行動、創造改變,因而致力把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融入協力創作當中,連繫大眾與社區空間,建立社區的凝聚力。其設計範疇包括公共空間、社會設計及跨界別創意策略。
由Sarah主理的工作室致力透過創意思維連繫商業、公共事業界別及社區,設計項目包括促進跨代共融的屯門兆禧閣遊玩空間。其藝術創作擅長反思人和空間的關係,包括在香港藝術館《行行重行行》的「共感共生」橫跨室內外的藝術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