滘西洲的洪聖古廟外,有三張帆佇立在岸邊,頭帆、大帆、三帆,遊人途經這裏,仔細看這組藝術品,還可以看到頭帆正中開了一扇窗,從陸地向海望穿過去,就像昔日漁民仍會出海捕漁的日子,老人家望著海上的船、盼著子孫打魚歸來的情景。「雖然藝術品放在岸上,但在遠處看,簡直是像在海上面一樣,這艘船駛出海的景象!」在滘西村長大的水上人馬樹根,有份造就這件藝術品,每次回來依然被它觸動、腦裏會浮現既艱辛又快樂的童年片段。
「早期,滘西的漁民絕大多數都在海上生活,一戶人有一隻艇,連兩三隻舢舨,爺爺、爸爸、叔叔,一家幾代人都在同一艘船上生活。」七十多歲的馬樹根,自小在船上生活、跟爺爺捉魚,十多歲的時候,漁民開始上岸到滘西村居住,但他則繼續捕漁,直至二十多歲才往外謀生。「老人家、小朋友在岸上生活,我們這些年紀稍大的,就繼續住在船上跟着大人出海。」
事隔多年,出海打魚的一切仍歷歷在目——漁民習慣凌晨作業,一天黑就出海,敲定一個位置,大概晚上八時開始放大光燈。「以前我們用火水大光燈作業,夜晚點亮它,放進水中,魚群就會被光吸引游來,儲到凌晨三時,一撈起,十擔八擔也不足為奇!拿去巿場若賣不出,就再運遠點,去香港仔或馬灣、坪洲賣。」船沒現在的快,單程約要三小時,「大船去巿場,我們小朋友就和伯娘等將舢舨撐回滘西,沒睡着的話,就上岸去上學。」
「都辛苦的。」其實不止勞累,漁民還把生命交給大自然。「一颳風,若碰巧你出了海,艇回不了滘西,只能被摧殘⋯⋯為了生活,怕也要做。」黑夜過去、天光歸航,每次打魚都是一次出生入死,能回到岸就是福氣。
但回想過去,「那時反而覺得無憂無慮,都很開心!」搬出去後,馬樹根偶爾也會回到滘西捉海螺、探親人,「我們都在滘西土生土長,全村人識於微時。那時的感情、那種鄉情,仍然在我們心中。」去年,藝術家林嘉裕來到島上,聽過馬樹根和村民的故事,創作了這個用三張帆組成的藝術品《帆》,當中尾帆的魚網,更是馬樹根與村民何先生親手織!所以,他對《帆》特別有感情,每次回到滘西都拍下照片,還樂此不疲地與策展團隊分享——這亦是藝術節所相信的,藝術品除了承載島嶼的歷史,同時也與村民一起再經歷、再島敘。
網上預約系統由11月2日(星期三)起,每兩星期早上十時更新,每次開放預約兩至四星期後之活動及導賞團,開放預約時間表如下:
開放報名日期 | 可供報名的最新活動及導賞團日期* |
---|---|
11 月 2日 (週三) | 11 月 16日 - 11 月 30日 |
11 月 16日 (週三) | 12 月 1日 - 12 月 14日 |
11 月 30日 (週三) | 12 月 15日 - 12 月 28日 |
12 月 14日 (週三) | 12 月 29日 - 1 月 16日 |
10 月 3日 (週四) | 11 月 13日 - 1 月 12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