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
A
A
A
返回

山旮旯也要回家
沙橋村村民 鄭麗娟

鄭麗娟:「這裏有我和爸爸的回憶。」

在糧船灣沙橋村的海邊,村民鄭麗娟(Kat)汗流浹背,坐在用魚網重新佈置的村公所外,等待著遊人來看藝術品。「雖然我嫁了去城,但我還是經常回來的。冬天呢,我會帶一對仔女行山來;夏天呢,就坐我朋友的船,回來祖屋住一兩天。」去年,她藉著擔任藝術節的村民大使,連續數星期守在這裏,介紹一下藝術裝置,也會說說沙橋村的故事。「因為我很喜歡這個地方,這個地方有著我和爸爸的回憶。」她遙望著海邊的祖屋,說起爸爸,年少時的記憶就像海浪般湧回來。

 

出生於1970年代,Kat的一家本是水上人,不過她並沒有經歷過在船上生活的日子,只聽過父母與兄長們說舊事。「一艘大漁船,住了兩三家人。我有四個哥哥,他們都在船上住過,到我出世時,剛在沙橋上岸,有屋住了。」捕魚為生的漁民,每一家都有各自專長的範疇,Kat父母擅長的是捕泥鯭。「所以我是泥鯭養大的﹗我們每餐,四碟餸,就是魚、魚、魚和魚,都是泥鯭!豉油蒸泥鯭、冬菜蒸泥鯭、油鹽水滾泥鯭,或者將泥鯭用鹽花醃數小時,所謂『鹹鮮泥鯭』,能吃幾碗飯!」

Kat Cheng

雖然有四個兄長,但作為妹妹的Kat,同時也是另外四個弟妹的大家姐。Kat作為大女,年紀還很小時已每天幫忙煮飯洗衫。「我尤其記得新年,水上人習慣清晨5時就吃開年飯,媽媽半夜就會來叫我起床幫手煮;冬天沒有自來水,我和妹妹要去水井打水,每次打三十桶水回來。」小學畢業,媽媽原本不讓她到西貢升中,是寡言的父親主動開口支持。「我很感激爸爸、很尊敬爸爸,他沒有傳統水上人那種重男輕女的思想,他讓我有平等的感覺⋯⋯這正是我從小到大都缺乏的。」

中五畢業那年,Kat從巿中心搬回沙橋大半年。「這祖屋,是我兩父女當時一起修葺的。」Kat忍著淚說,爸爸是個很聰明、很有智慧的人,捕魚養大9個子女,上岸後又親手起屋讓一家人居住。「這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。我雖然嫁了出去,但我不喜歡石屎森林,我喜歡這個地方。」她記得,去年藝術節她看見很多退休的人專程來糧船灣走走,希望更多人可以來到這裏,「雖然是山旮旯,但這裏未被城巿化,很美!」